原标题:何以中国何以如此吸引人?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展厅内景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下同

今天一早,家住闵行的钟老伯穿过半个城市来到上海博物馆门口排队,期待着参观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自7月29日开展以来,上博每天4000人的预约参观名额,总是早早被秒杀。无论普通观众还是专业人员,了解何以中国追寻民族文化之根的热情,让这个夏天的温度更高。今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来到展览现场,直面这些埋藏千年的秘密。得知展览信息的考古迷张文宏医生说:我的导师即研究人类起源,我虽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我恨不得当天就来看展。

中国出自这里

展览名称宅兹中国,出处是陕西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上面的铭文,记载了武王伐商以后,在成王时期,周公平定三监之乱,武庚叛乱,为了震慑东方,达到它统御全境的目的,按照周武王的旨意,周公用圭表来测定天下之中,从而要在天下之中建立一个都城,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洛邑,在洛阳建立都城。

尽管它与现在的中国不是同一概念,更有国之中央、天下四方中心的意思,但这种提法与国名中国的出现之间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关联。

青铜器作为早期文明的艺术瑰宝,不仅是当时政治、礼仪和文化的载体,也关乎着工艺水平、审美趣味、价值取向、宗教信仰以及对生死的理解。当考古学家在铭文中发现宅兹中国四个字的时候,无异于看到了埋藏千年的谜底。中国,3000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尘封于层层土地下。3000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

战神随葬妇好

展览分为序厅,夏、商、周、尾厅五个部分,参观一圈,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据悉,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中心展线上展品有40件展品被调到这里,让海内外观众了解中原文明。

展厅入口处的序厅,夏的代表性器物为1987年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夏代晚期网格纹鼎,是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鼎,它的造型和纹饰风格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形制一脉相承。二里头青铜鼎的出现,是王权礼制萌生的象征。鼎的功用原是煮饭的炊具,与百姓的普通生活密切相关,最质朴的实用器皿最后成为权力的象征,充分体现了中原地区以人为本的文化特色,也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基因,核心所在。

往展厅深处,可以看到商代的国家战神象征妇好鸮尊。鸮即猫头鹰,妇好鸮尊设计上把猫头鹰前面的两个爪子和它的尾部形成三足,作为三个支撑点,没有任何其他附加。昂首挺胸的鸮尊身上的纹饰有蛇纹、龙纹、夔纹、云雷纹,背上还有一条小龙,其中负载了许多神秘的文化符号。但妇好是一位女子,为什么墓葬里会有战神鸮的随葬?据介绍,一则因为随葬在墓里为了镇墓驱邪的作用;二则墓主人妇好作为商王武丁的妻子,协助武丁南征北战,是一名勇猛的女将军。把这件器物随到她的墓葬中,也是对其身份的一种表达。这件器物无论是艺术性还是历史文化价值都非常高。

河南只是开始

河南既是夏、商、周三代的核心区,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选择河南作为上博此次考古系列大展的开篇。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系统、深入地展现先秦中原文明的魅力和精髓,展示中华文化早期‘多元一体’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在距今5500到5300年前,中原地区已经形成了非常高等级的一个文明形态。河南的一系列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连续发展没有断线,这是主根主脉。

未来,上海博物馆还将举办文物考古系列大展的形式,让公众了解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故事。据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透露,何以中国系列文物展是一个长期的办展计划,将最少持续5至10年。展览顺序不一定完全按时间线顺序,而会追踪最新的考古成果、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主题。

上海文旅局(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介绍,上海博物馆还将有一个着重中西文化交流的对话世界——文物艺术大展系列,注重输出和引进,上海博物馆的海外影响力在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排在第二,仅排在故宫之后。(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