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形式研究课题的主要成果内容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形式、途径和方法

研究课题的主要成果内容

一、通过课题的开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的成果如下:

(一)、探究出了一些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

1、调查收集资料,剖析家长素养,建立家校档案,科学制定计划。

我们每个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走访社会,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摸清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看法以及他们的教育观念。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建立家长档案资料,针对课题制定计划。

2、充分了解学生家庭实际,走访特殊家庭,关注留守儿童

对学生的家庭成员情况进行摸排,理出家庭类型,如单亲的,离婚的,外出打工的,常年在家或不在家的,对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给以生活上的帮助,关注留守儿童。要求家长做到了“五“个一:每周和孩子的临时监护人联系一次;每月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一次;每周和孩子通一次电话;每学期和科任教师联系一次;重大节日和孩子团聚一次。我们老师做到每学期和留守儿童谈心四次,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这样使家校互动在跨越时空的情况下运作起来。

3、成立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学校联系卡,对学员进行学习培训

课题研究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家长情况,制定家庭教育授课内容和计划,每学期给家长学校学员上两次课。

4、征订教材自修学习。

鼓励家长自愿征订《现代家庭教育教材》和《家教周报》作为家长学校教材。

5、家庭学校密切互动,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发展。

(1)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学员名册。

它代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反映家长的愿望,听取家长的意见,是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的畅通渠道,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协调的纽带。

(2)开展教学开放日,密切和家长沟通。

开放日活动一般包括评教评学,使家长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和学生在校的成长与发展状况,并以开放日为契机开展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

(3)教师给家长授课,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学校开班期间,聘请从事教育教学研究、青少年心理、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对学生家长集中授课,教给家长有关家教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4)举办家庭教育恳谈会,共商学校发展大计。

围绕某一特定主题,组织三方代表座谈,各抒己见,增进理解,达成共识。

(5)定期召开家长会、亲自送教上门。

课题组每学期期中考试后各班必须召开家长会,班主任还可根据本班实际自行组织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学校领导或班主任向家长汇报工作,并就学校取得的成绩、改革的重大举措及学校面临的问题向家长宣传、介绍,征求家长意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课题组成员走进学生家庭,亲自送教上门。

(6)选择特殊案例,密切跟踪调查研究。

选定具有典型意义的学生和家庭,开展不同形式的指导,进行不同个案之间的横向比较和不同阶段的纵向比较,并对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及时总结和推广。

(7)评选优秀学员,进行经验交流。

在各班推荐的基础上,认真评选出学校优秀学生家长,召开专门会议,为其颁发证书,进行表彰。

(8)邀请优秀学员,畅谈家庭教育。

我们根据家长学校的实际,请优秀家长返校谈“我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从学生的角度谈他们所期盼的家庭教育,启发家长们易地而思,具有生动的感染力。

(9)每月“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的活动持久地开展。通过“信”这一媒介,架起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桥梁,提出了学校的育人要求,赋予了家长以职责和希望,指明了学生努力的方向。

(二)、通过家长学校的锤炼,一批经验丰富、育人有方的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脱颖而出。

2011年6月殷保华老师荣获“县优秀大队辅导员”光荣称号2011年6月陈昌宏老师荣获“校优秀辅导员”光荣称号;2012年6月张华玲老师荣获“校优秀辅导员”光荣称号。

(三)、促进了大批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1、学生获奖。

李俊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员;魏媛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员;王艺铭同学推荐为市“三好“学生。在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中我校的凌珊、杨方锦、黄健、方苗、吴丽萍五位同学获得优秀奖。在《中学生学习》读刊知识大赛中昂晶晶同学获得优秀奖。在县教研室举办的作文现场赛中我校的张颖同学获得一等奖,在县“知荣辱,树新风“征文比赛中,我校的许子贤同学获得县二等奖。学校级的获奖学生不胜枚举:陈陆逍同学、汪本鑫同学、张了因同学、王惠同学,李敬慈同学、黄玲同学……

2、转变差生。(对比成绩表)

(四)、经过课题研究,教师,家长的素养大步提高。许多老师和家长都积累了大量的教育经验,撰写关于家庭教育的优秀论文多篇。

县级论文有:皇家贵的德育论文《紧跟时代脉搏,贴近学生心灵》;昂淑华的《多点时间多点关爱——述经商赚钱的家庭情况及矫正策略探究》;王克华的《爱是为师之本》;梁洁的《沟通从心开始》。本校交流论文有:黄纪宏的《谈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齐步走”》;范守城的《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沟通的途径和方法》;陈道富的《给孩子一块自主的空间》;王克华的《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张华玲的《严爱与表扬》;蔡美娟的《谈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与配合》;陈红芹的《讲究教育策略注重培养能力》;王凤景的《探索新的途径营造好的品行》

第二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形式研究课题的方法策略、研究课题的过程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形式、途径和方法

研究课题的方法策略、研究课题的过程

研究课题的方法策略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和课题成果调查。

2、文献资料法:网上查阅资料、阅读家庭教育书籍。

3、行动研究法:制定研究方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实践。

4、经验总结法:编写家教论文,分析家教个案。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

1、调查收集资料,建立各项档案,科学制定方案。

2、剖析家长素养,走访特殊家庭,关注留守儿童。

3、成立家长学校,建立学员联系卡,定期培训家教理念。

4、自愿征订教材,家长自修学习。

5、家校密切互动,开展丰富有益的活动。

六、研究课题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8月,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编写课题实验方案,对研究成员进行理论培训,作好研究前的物质准备和理论准备。

2、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2年4月,依据方案落实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对老师的培训、家教活动的开展和对学生各种素质的训练,总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有效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效益,促使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3、总结推广阶段:2011年9月——2012年9月,进一步深入研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总结论文。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将老师、家长、学生撰写的有关家教论文进行汇编,整理成书出版,将成功经验在全校进行推广。4、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总结实验结果并申报结题。

第三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形式、途径和方法研究课题的提出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形式、途径和方法

研究课题的提出

1、探究“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是提高教育整体效益的需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人的教育过程比喻为雕刻大理石,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把家庭教育摆在第一位。计划生育国策执行后,我们农村家庭主要是由父母、祖父母和独生子女组成,人口少,结构单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家庭活动逐步由开放式走向封闭式,离婚率升高带来的单亲家庭问题、人口流动带来的隔代抚养问题等等,都使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与协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只有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才能相互交流教育信息,从而雕塑学生高尚的人格,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2、探究“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是当前家庭教育的需要。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由于家长的修养、学识、教育水平的高低不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形式研究课题的主要成果内容,特别是我们农村,封建思想残余严重影响,使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1)过分溺爱,重养轻教。(2)望子成龙、重智轻德。(3)期望过高、暴力相加。(4)忙于事业、托付他人。(5)自以为是、轻视老师。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与学校的教育极不合拍,严重制约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可见,向家长推介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经验,宣传现代教育观念,帮助家庭教育走出盲点和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3、探究“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由于家庭教育产生误区,家长不能正确引导,天长日久使孩子养成各种不良习惯和行为,心理严重不健全。小的时候犯了错误,认为是不懂事,原谅他们。长大后就有可能危害社会,有损他人利益,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我们科学合理地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方式,途径使家校配合教育,让每一位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言行,正确引导孩子健康发展。

第四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形式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形式、途径和方法

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可以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家长的成长,帮助家庭教育走出盲点和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2、家校互动,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面积转化差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一些家庭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并形成理论利于家庭教育大发展。

(4)让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为建立和谐校园服务。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通过课题研究,探究总结出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把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科学的先进的家庭教育理论传递给家长,从主观上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促进家庭教育向前发展。从行动上有章可循,利于操作。

三、研究课题的目标和基本理论

1、研究目标:

(1)转变家长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教做法上的偏差,探索学校与家庭协调一致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模式并进行推广。

(2)切实转变学生行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培养一批转化后进生的优秀教师,将其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

(4)探究出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利于以后教育。

2、理论基础:

(1)现代教育理论。

(2)家庭教育理论。

(3)心理教育理论。

(4)素质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中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不是只关注“精英”,而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联合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五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

资料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几点注意事项》

一、家庭教育立场与学校教育立场要一致。

家长应该支持学校的教育立场与方法,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校教育的出发点肯定是为学生好,因人而异,方法可有多样。若家庭教育立场与学校教育立场不一致,家长怀疑,甚至反对。教育的权威尽失,害的将是孩子。

二、家长要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不推诿,不松懈。

许多家长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教得不好就是学校的责任,老师的失职。家长对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学习情况却是一无所知,早上把孩子一送到学校,晚上放学一接回家。从没有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如没有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笔记、课本;没监督孩子做作业;平时从未打个电话给班主任问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没有与孩子聊下天、说一下心里话;就连有时候需要签一下家长名字这样的分内事都嫌烦,更不用说去参加家长课堂等等,理由就是:工作忙。这样的家庭教育势必造成孩子的双面性:在校在家两个样;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的极端性:在校在家都是差,老师难教,家长头疼。家长却没有认识到:其实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这样的“家庭老师”没有尽到责任,教坏了孩子。

三、家庭教育为根、学校教育为本,根本结合,全面打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好将来。

家庭与学校需要沟通交流,家长对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尊重了老师就是尊重知识,就是重视孩子的将来,人生无小错,犯大错往往就是从犯小错开始,孩子不懂事,不经过教育就不会好。从小对孩子严一下,长大后孩子就会笑很久;现在扶着孩子走路的人,你将扶孩子走一辈子;家里面都没有教好的孩子,老师再怎么挽救都很困难;只有惩戒与宽容、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严才是真正的爱,管就是最好的关心,严而有度,严格有方,松紧结合,恩威并重,因才施教,只要家长与老师的相互配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一致,教育孩子将不再是难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