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对于家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火,但是,这种“火”从价值认识层面来说,却还没有达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要知道,不仅我们重视家庭教育,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家庭教育,并摆在了国家战略层面予以强化。

早在19世纪,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在掌握在母亲手中”,一语道出家长与国运之间的关系。

世界各国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在根据世界发展趋势、本国具体情况制定教育改革方案和措施,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政府的教育改革方案中,都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实施办法和策略作了具体阐述或规定。

美国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我们相信变革》一书序言中特别谈道:美国家庭应该注重儿童教育,使自己的子女有能力与中国的孩子竞争将来就业的机会。

奥巴马还专门对美国家长发表一个演讲,说:“家长们,你们要努力了,要和北京和班加罗尔的家长竞争了。如果你们这一代家长不再努力的话,美国的好工作就都被中国和印度的孩子拿走了。”奥巴马将儿童教育的竞争对象直接指向中国和印度,且忠告的主要是美国家庭,是家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中国教育的警醒与深思。

1966年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授科尔曼收集4000所学校60万儿童的数据,撰写的《关于教育机会平等性的报告》,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报告用大量数据显示,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纵孩子的学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永远的底色。

1983年4月,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的《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中,就专门有一部分是写给家长的。报告强调:“你们是你们子女的第一个和最有影响的教师”,“你们有责任积极参加对孩子的教育。”当时任里根政府教育部长的贝尔指出:“教育问题的本质是社会问题,以学校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充其量只能影响和改变学生每天6—8小时的生括,因此,要提高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学校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全力配合。”

日本

日本社会各界经过激烈的讨论取得共识,家庭属于“私人”领域,但同时也是一个公共领域的概念。因为家庭状况的演变将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是国家为什么要关注和干预家庭事务、强调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原因所在。

日本文部省于2001年3月制定的《21世纪日本教育新生计划》提出:重视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自觉定为教育的起点。2006年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的《教育基本法》修正案中,新增了“家庭教育”条目,其中第十条指出:“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者,必须努力让孩子养成生活当中必要的习惯,培育其自立精神,使他们身心和谐地成长”,“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要尊重家庭教育的自主性,并采取必要措施为监护人提供学习机会、信息及其他援助”。

法国

在法国,1989年7月,政府在《教育指导法》中明确了家长与学校的特殊关系。政府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必须依靠家长的力量。

德国

德国“宪法”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力和义务,政府对幼儿教育站在辅助的立场上,真正承担教育责任的是父亲和母亲。

英国

英国教育与科学部、威尔士事务部1985年向议会提交的白皮书摘要《把学校办得更好》中提出:“家庭也是教育者,学校应当向他们解释自己的目标和政策,同他们密切合作。”1997年工党执政后,针对教育问题发表了教育白皮书《追求卓越的学校教育》,英国政府认为,青少年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政府把家校台作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措施之一。

新加坡

新加坡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与国家提倡“共同价值观”教育,家庭价值观教育,尊重儒家伦理,培养优秀的国家公民分不开。1998年,政府推出(& in of ),明确指出要透过不同的方法加强学校、家长、社区的合作去教育孩子,并强调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责任及需要有效协助子女成为良好公民。

家庭教育中的六大原则

家长都是未经培训就上岗当家长的,中国的家长的家庭教育问题很多,只有多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的原则,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1

“爱而不溺,严而不厉”原则

教育孩子要“爱而不溺,严而不厉”,被溺爱的孩子很多都不成材,有的还出现了家长很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是一个个溺爱的行为长期积累起来的必然结果。

家长对孩子要做到爱而不溺,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人都是有需求的「家庭教育」21世纪各国教育改革重要措施,而且是多方面的,往往也是无止境的。对孩子的需求要具体分析,要以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过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养成越来越贪婪的恶习。一旦父母无力满足其需求时,势必引起孩子的不满,致使难以管教。当其欲望强烈而又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走上邪门歪道,这是每位家长需要注意的。

第二,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的情况下,就尽量给予满足。如孩子要求给买一些有利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丰富精神生活的儿童书画及必要的生活、娱乐用品,一般应给予满足。若家长一时难以办到时,应向孩子说明理由。在教育孩子时,家长既要积极为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创造条件,也要教育孩子注意节约俭朴,防止养成挥霍浪费的不良习惯。

父母不能溺爱孩子,并不是说要对孩子要特别严苛,过分严厉也是不对的。我们所说的严格要求是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为前提的。如果“严”得出了格,就会走向反面,为此家长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父母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是符合孩子实际情况又有利孩子身心健康的。要求四岁的孩子跟在父母身后走力所能及的路是可能的,但要求孩子与父母走得一样快一样远就不合理了。

其次,父母提出的要求必须是适当的,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若要求过高,孩子即使经过努力也无法达到,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也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最后一点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经提出,就要督促孩子认真做到,不能说了不算数,或者干也行,不干也行,而是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否则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2

宽严相济的管理原则

教育孩子应当“宽严相济”。要记住:批评是踩刹车,赏识是踩油门。批评孩子是为了防止再次犯同样错误,而不是为了让孩子的心情变得更糟。我们的家长常常喜欢在批评时强迫孩子,说你下一次要给我考多少名,多少分,不然就怎么怎么样等等.家长应该知道:强迫最多能达到您的目标,不可能超越目标,有时还会走向目标的反面。一味地批评孩子只会让学习的效率更低下,而适当的表扬会使孩子充满学习的信心,因此批评要与赏识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很多家长认为批评是教育,赏识不是教育,这是认识误区。

3

赏识努力而不是聪明原则

要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应该予以肯定。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却永远需要努力。所以,家长若想激励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好的办法不是赞扬他们聪明,而是鼓励他们刻苦学习。聪明而不努力也会一事无成,努力+正常的智力也能成功,在平常家长就应该赏识孩子的每一个进步,赏识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努力态度,赏识孩子为改善学习方法而作的努力。我们中国的家长都喜欢夸奖别人的孩子聪明呀,漂亮呀什么的,这是一个误区。

4

不要进行破坏式批评原则

批评孩子时不要进行破坏式的批评,有些家长常常不注意这些,批评孩子时言语过激,甚至打骂孩子。如:骂孩子“笨得像个猪”,“你看看人家谁谁谁”,结果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在中国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没有建设性的意见,一味地指责;对错误进行反复的、连续性的批评;态度粗暴、言语苛刻、讽刺嘲笑,伤害伤害孩子的自尊、对其改正错误起着阻碍和破坏性作用的批评。这样的破坏性批评对孩子成长极为有害,孩子的心理是简单和开放的,没有足够的经验来使他对于自己的判断有信心,家长的破坏式批评往往会彻底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心灵是单纯而稚嫩的,当家长采用破坏性批评以讽刺挖苦嘲笑等方式对待犯错误的孩子时,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性批评针对的是人,就会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冲突和矛盾,会彻底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

5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实际发展水平,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顺序进行,要贯彻好这一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做到量力而行。所谓“跳一跳够得着”就是这个道理。要激励孩子学习某种知识,当这种知识与孩子已有的知识水平相差不大时,他不仅愿学,有能力学,而且也容易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如果相差很大,甚至超过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他就不愿学,也学不懂,当然就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或抵触情绪。

第二、给孩子设定目标时要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制定短期目标要量力而行,要使孩子“伸手够不到,跳一跳摸得到”。孩子这次考了30名,下次的目标就是28名,再下次25名……这样逐渐达成目标就能持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倘若目标设置的过高,孩子认为达不到,则会挫败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孩子一个接着一个的短期目标实现了,离长期目标也就越来越近了。有些家长经常把长短期目标相混淆,结果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

6

身教与言教统一的原则

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用说理的办法,同时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也就是既重视言教,又要注意身教,把二者统一起来,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仅听父母的说理教育,而更注意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若父母的品德行为高尚,待人接物文明礼貌,关心爱护孩子,孩子就会对父母新生和崇敬,并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如果父母给孩子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回事,自然孩子就不会信服,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不要说谎,可自己在生活中却对别人说谎,那么孩子对父母的教导就难以信服。孩子往往喜欢模仿成人。而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模仿最多的是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可信赖的人,父母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的行为准则和楷模,因此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正如有人比喻说:家庭是第一个染缸,学校是第二个染缸,社会是第三个染缸,第一个染缸是人生的第一道着色,都是在底色的基础上着色的,所以家庭这一道着色对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结 语

世界各国家庭教育的发展潮流启示我们,在当今时代,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日益显现出来,一个国家、地区只是就学校教育论教育已经行不通了。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状况,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和民族素质,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振兴中华的高度,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给家庭教育一个恰当的定位,切实把家庭教育抓起来。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