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将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双减”之下,家长如何“依法带娃”?家长要履行哪些责任?如何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2021年12月25日,由惠州市教育局、惠州市妇女联合会、惠州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承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线上专题解读培训,邀请了律师、学校代表以及家长代表,对此进行详细解读和探讨。

焦点1:家长要履行哪些责任?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最关注的就是广大家长。家长代表谭学竞说,这部法律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家长们迫切想了解,“依法带娃”后要履行哪些责任?

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黄健说,该法首先明确家庭责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共同生活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其他家庭成员应当协助和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及其他家庭成员应当注重家庭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黄健说,这里的家庭教育包括6大内容:培养家国情怀;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焦点2:学校可为家长提供哪些支持?

新法出台,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和课题。学校可以为家长提供哪些支持?家庭、学校、社会应该怎样协同育人?

惠州市第一中学南湖校区副校长廖海鳌认为,这部法律与2021年7月份颁布的“双减”政策进行了衔接,立法的目的是引导家长建立良好的育人观、成才观,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协同学校、社会三方,助推“双减”政策更好地落地实施。

“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作为学校,我们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自己的角色责任,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廖海鳌说,首先,学校要为家长搭建“两个平台”惠州市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线上解读培训,即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和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平台。其中,在服务方面,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或社会资源,聘请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为家长开设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法方面的讲座,利用家长会开展一些家庭教育经验分享活动,为家长搭建家庭教育经验学习交流平台。

廖海鳌说,在实践方面,会将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当中,家校联动,形成教育合力。严格执行“双减”政策规定,真正把周末时间还给学生,并指导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开展亲子阅读、亲子运动、野外拓展等活动,在活动中增进亲情、增长知识、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开发思维、锻炼体质、提升素养。

焦点3:“双减”之下,家长如何“依法带娃”?

如何“依法带娃”?这是很多家长关注的焦点。

黄健分享说,法律上提供了家庭教育九大方法,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以下方式方法:

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焦点4:“双减”后,家长怎么更好地帮助孩子?

家长谭学竞问,“双减”后,孩子在家时间更多了,也给家长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属于家庭的时间里,父母应该怎么做?该怎么更好地帮助孩子?在这方面,新法有没有给家长一些指引和规范呢?

黄健表示,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学习提升: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在孕期和未成年人进入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校等重要时段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共同促进: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与中小学校、幼儿园、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社区密切配合,积极参加其提供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依法履职: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离异,应当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怠于履行;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阻碍另一方实施家庭教育。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委托他人代为照护未成年人的,应当与被委托人、未成年人保持联系,定期了解未成年人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与被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科学减负: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拒绝暴力: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

焦点5:“双减”后家长的观念改不了怎么办?

“双减”后家长的观念改不了怎么办?部分家长对此充满焦虑和困扰。

廖海鳌建议家长要正确理解“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意义。他说,“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绝大部分家长都非常欢迎和支持。可也有一些家长很焦虑,担心孩子因“双减”而影响学习成绩,致使“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还是陈旧的教育观念作祟。

“实施‘双减’政策的目的是减掉学生无效的、过多的作业负担和课业负担,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重、家长教育成本高的问题,扭转当前教育短视化、功利性的思想倾向,引导全社会共同推动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廖海鳌说,“减负”的另一个目的是促“增效”。什么是“增效”?他的理解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素养发展效能。而“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是对“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的一个有力助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共同愿望,但新时代需要怎样的“龙”和“凤”?这是每一个家长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廖海鳌认为孩子第一要身心健康;第二要对社会有益,也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行;第三要能为社会服务,也就是有才华能力。“这就要求家长不能只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他们的心理需求、道德品德、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总而言之,要建立正确的成才观。”

廖海鳌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所谓“龙生龙、凤生凤”,从一方面说明了家风家教、家庭氛围、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教育贵在营造轻松和谐、正气向上的家庭氛围,重在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比如阅读习惯的培养,说教一万遍,还不如家长拿起书本每天和孩子一同阅读10分钟。(惠州日报记者涂坚 范文燕 见习记者蔡璐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范文燕)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