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无疑是起着巨大的影响。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父母把孩子的教育重任完全交给了学校和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很久之前就有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说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误区,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3个误区。

学习无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教育的3个误区,很多家庭存在,却意识不到,越来越多的家庭在物质方面越来越幸福,家庭收入也越来越高。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没考好,受打击的时候,很心疼孩子,直接告诉孩子以后可以给孩子安排很好的工作,或者让孩子长大后接管自己的厂子、公司。这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慰孩子的作用,然而却容易让孩子产生懒惰心理,既然父母能给自己安排好未来,学习又不是那么容易,为什么还要好好学习啊?

一些家长看到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而且好多大学生的收入都不太高,就认为学习无用,把重点放在让孩子吃好、玩好上,完全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起薪确实不高,但这只是暂时现象,待刚毕业的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工作技能后,收入自然会提高。而且很多高端的工作,没有很高的知识水平是无法从事的。即便是看似简单的工作,越来越多的开始要求大学学历。可以试想一下,大学学历收入不高,那么没有大学学历收入就能高了吗?学历不等同于收入,但它代表了在某些领域的一种可能性。

一些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没有特别高的学历,但那只是个别现象,谁能保证自己一定是个天才呢?天才毕竟是少数。作为父母还是与学校老师多沟通,一起把孩子的学习好好抓一下比较好。

对于快乐教育的误解

"填鸭式"、"灌输式"的机械化学习一直饱受诟,同样受人反对的还有"题海战术",在这种不太好的学习方法论下,产生了一种新的教育思维,"快乐教育"。快乐教育的产生有着积极作用,可是什么是快乐教育?很多家长误认为快乐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好好玩。

快乐教育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脱离了学习的快乐就不是快乐教育了。有些家长满足孩子的各种娱乐、零食需求,让孩子快快乐乐的,这不是快乐教育,因为没有教育的参与。快乐教育并不是孩子快乐了,成绩就能提升。

作为家长,应该想方设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让孩子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举个例子,一个人学习毕竟是无聊的。有位家长看到孩子钻研数学难题的时候,和孩子一起思考这道难题。这位家长和孩子阐述自己的思路,然后继续一起想,孩子受到了启发,很快想出了解决办法,而这位家长"还没"想出该怎么解。孩子发现,家长和自己一起学习,感觉上不孤单了;自己想出了解题方法,而家长还没有,给了孩子自信感。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家长要努力找到能让自己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方法。当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后,会主动把自己的生活重心转移到学习上来,这是家庭教育的最高目标之一。

等待式思维

一些家长很关心孩子的学习,然而却存在着严重的"等待式思维"。孩子生病了,本来只是一个小感冒,学习先放一放,休息几天吧。甚至有些家长,给孩子连续请好多天假。孩子考试没考好,父母关切地说"下次努力就行,下次努力吧",然后和孩子考了第一名似的,给孩子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孩子没有先写作业,玩了好久,想写作业的时候,已经该睡觉了,老师要求作业写完后让家长签字。很多家长就直接给孩子签上了,希望孩子下次能好好写作业。孩子第二天到学校后赶紧借来同学作业,把答案抄上去。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很多家长存在着等待式思维,不去主动解决问题,一次次地把希望放在下一次。孩子没考好,要认真帮孩子找出没考好的原因,和孩子一起调整学习方案;作业没时间写,要和孩子商量好每天写作业的时间,到了写作业的时间就必须写作业,不能做别的事情;孩子生病了,按照医生建议的休息时间请假就可以,没有必要额外请假很多天,有些小病是不需要请假的,以医生的建议为参考就好。

问题就在那里,不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后这种问题还会重复出现很多次。

家庭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得很好的,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问题的。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多种问题。细心、耐心、责任心是时刻要保持的。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