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当前的教育体制改革下,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一些不良事件频频发生。教师及家长愈来愈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必修课。因此,当前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旨在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有效地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有效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一、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的社会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心态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真实写照。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非常重视。同样,学习压力过大、心理负担过重、课业辅导过于紧张等问题成为当前压垮中学生心理防线的关键因素。统观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重视。如何保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成为当前教师的一项重要课题。

更新了一篇心理相关的论文,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发表论文字数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二、国内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国外早已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予以绝对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其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上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理论策略。依据国外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我国针对当前中学生心理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参考了国外相关教育策略的指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策略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意义

心理健康发展能够帮助中学生有效进行课程学习,保障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心理需求,从而确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和内容。此项研究可帮助师生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重视程度,合理结合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不断地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综合精神素质水平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依赖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学习环境是中学生陶冶情操、健康学习的基础条件。

1.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是中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有效保障,在充满学习氛围的班级里学习,有利于中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离不开优秀班集体的管理。有效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对奖惩制度做出明确规定,在班级学习中开设学习小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积极开展班会活动,定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2.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家庭氛围是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中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有利于中学生规范自身行为方式以及言语素质。家庭良好氛围的建立离不开家庭结构的和谐完整,为保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尤为重要。其次,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交流非常有必要。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父母能够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以及生活上的问题,是家长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依据。

(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

在学习过程中,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学生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以良好乐观的心态接受自身的优缺点,并认识到错误及时改正。中学生在学习上难免遇到一定挫折,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合理疏导自身情绪,接纳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三)家校配合,有效引导青春期学生

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还未有充分的理解,学生家长配合学校措施,与学校合力帮助学生,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帮助下,保障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注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状况,做到家校沟通及时,让老师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合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中学生在与异性交流时不够成熟,教师应适时进行合理引导,鼓励学生建立良好健康的异性同学关系。同样,在同学关系的建立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之间多进行交流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社团活动以及班级活动,加强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建立健康的同学关系,从而有效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教师、家长的合力教育,有效保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其性格特点、心理状况进行合理分析,充分引导中学生发展健康心理,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进行适当调整,加强教师、家长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谷雨,吴健.基于学生认知态度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以湖北中医药大学为例[J].领导科学论坛,2018(3):67-69.

[2]牛玉梅.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J].新课程(上旬),2018(6):32.

郭耀军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