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父母教育更重要》

当下七月初,各中小学已经放假或者陆续放假,抱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一切为了分数”理念的家长们,忙不迭的开始给子女报各种的提升班、培优班和衔接班等,甚至有的孩子刚下了考场,又进了课堂,做到了真正的无缝衔接。有朋友建议我写一写子女教育的文章,我就骑驴上马,谈下关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今天先谈谈,相对于学校教育,父母的教育更为重要。

一、父母的教育不可替代

每一个家庭就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也就是父母的教育(当然也有替代父母的角色)。学校教育,一般情况下只是教会学生如何考出好成绩,至于能否考出好成绩,在于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还在于是否运气够好,遇到一位好老师,或者说班主任。在一切都为了成绩,教师队伍引入绩效管理后,传统的天职“传道授业解惑”,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只剩下了“授业”,至于传道和解惑还得父母来。一个孩子家庭教育系列课程成年后是否快乐幸福,是否功成名就,家庭教育的比重占到约70%,而学校教育只占到30%,那些抱着把子女往学校一丢交给老师,就自认为万事大吉的家长们一定要改变这种错误的想法。

一般情况下,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将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或者寄养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家,或者孩子在15岁之前父母有一方(或者双方)缺失的,或者父母在身边但是对于孩子的成长过于漠视,都会造成子女性格上的缺陷(此观点引用自沈家宏著《原生家庭》)。例如清官海瑞,就是父亲早亡,寡母带幼儿的一个典型。寡母带幼儿,寡母大概率会非常强势,造成孩子的偏执,海瑞一生事业无成,人生快乐全无,亦无子嗣,只是作为帝国廉政的幌子而已。

二、父母的教育重在言传身教

现实中,很多的父母一边自己消极抱怨,却要孩子乐观主动;甚至很多父母整日留恋于麻将桌上,却教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天天抱着手机不离手,则要求孩子安心写作业。管理中有一个原则,就是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去要求下级。如果一味地强制打压,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形成孩子表里不一的性格。不管是教育下属,还是教育子女,正确的方法是改变自己,影响对方。现实中,很多父母教育子女选用的方式是说教、呵斥甚至是谩骂,结果换回的只是孩子短时的顺从,表面上的臣服,父母不在跟前时,则变本加厉的偿还。周末或者下班在家,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是我和妻子在看书,女儿在玩手机,当她发现客厅静悄悄的时候,左看一下我,右看一下爱人,就会自觉的放下手机,捧起一本书阅读,或者去画画。未成年人的是非观需要父母去引导,但是洞察力甚至超过大人。记得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我问女儿我有什么优缺点,女儿说缺点是抽烟喝酒,优点是爱读书。对于父母来说,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孩子变得更好是最佳的路径,但前提是父母能够说到做到、言行一致且表里如一。

三、父母的教育的方法在于父母的认知高度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教育子女,采用好的方法,花费较少的精力,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方法的选择,决定于父母的认知高度。我在街头遇到过父母痛斥子女的,母亲快步走着并大声的呵斥,威胁要遗弃孩子家庭教育系列课程,孩子在后面哭哭啼啼的追赶。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父母像监管犯人一样坐在一旁监工。有的父母给孩子提供保姆式的父母,孩子的吃穿住行父母全部包办,甚至孩子在学校和同学起了冲突,父母则一马当先的冲进学校。以上的教育方法,要么是不平等的对待孩子,要么极度的不信任,要么不给孩子任何的选择的权力家庭教育系列课程,其实都是不恰当的。曾国藩对待儿女,他“既慈爱又严格,能够尊重孩子的人格,教育孩子总理鼓励为主,没有传统家长那种居高临下的不平等作风”。从这句话你,我们应该能够有所启发。

作为父母,当然是爱孩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总选用不恰当的方法,实际上是因为父母的认知水平不够。我们教育孩子,如果没有后天的学习改变,我们往往最容易以自己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对于很多成年人,离开学校后就已经停止学习,再之,父母这个职业,没有学校和教育机构,过往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基本上孩子就成了试验田。世间很多的父母,因为在职场或者社会上不能过得不太如意,在家里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产,自己就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掌控孩子的一切,结果选择了不恰当的方法。

父母是家庭最高尚的职务,教育子女当然是最神圣的职业,但没有谁天生就是称职,甚至优秀的父母。作为父母要学习,而且要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一个孩子的未来,大概率的在孩子15岁之前就已经定型,因此当你的子女呱呱坠地是,甚至在备孕,在结婚前,就应该开始去学习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父母(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