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五年级(3)班 李家长一、《家长要承担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观后感孩子是我们的基因延续,更是我们的希望,他们的成长是有阶段性、规律性和个体差异性的,只有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尊重每个孩子独特的个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不能超越孩子的发展阶段拔苗助长,或者一直把孩子当作长不大的儿童哄着教养,或者总是用“邻居家的孩子”来攀比、要求自己的孩子,或者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都会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我们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学会听取孩子的意见,家庭事务尽可能多地与孩子协商,共同决策,共同遵守家庭规则。同时要学会保护孩子的隐私权,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因为被尊重的孩子,才会尊重别人,才会有更健康的人格。家庭教育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不能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人格教育,是通过我们自身榜样的影响,让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通过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才是我们家长时时处处应该做到的,我们必需认真思考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让孩子通过“和风细雨”的生活教育悄然成长。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合作,三者是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不是教育的“孤岛”,而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岛链”,孩子人生成长的第一颗纽扣应该是在家庭,我们要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以前都是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当起了甩手掌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时代在发展,科技日新月异,资讯时时更新,除了不断学习,家长不仅是身份,更是责任,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健康的体魄,面对困境勇于突破的态度,显得无比重要。教育工作绝不是学校的专利,更不是老师的所有,全社会为此都应该各负其责,这样,孩子都会有美好的未来,国家才有稳定的基础,人类才有希望。专家认为,家庭教育理念比方法更重要。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幸福比成功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幸福是人成长的最高目的,即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这些思想具有无上的指导意义,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在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中,用心领悟,认真学习,结合家庭情况,有的放矢的学以致用,在家长的“岗位”上,认真履职,争取早日成长成合格的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与骄傲。二、《家庭建设与父母携手育儿》观后感与孩子平等相处,做孩子的朋友,习惯倾听,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寓教于乐,不能一味以我们权力打压孩子的童心,生活处处是学问,与孩子共同学习,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思维,善于表达的习惯,这将使他受益终生。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人才,同时,也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失败者,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必需认识到,孩子是我们家长人生最好的礼物,除了珍惜他们,更需要我们用心呵护,鲜花盛开前只是一颗微小的种子,只有经历时间的洗礼,周遭环境的改变都是能改变结果的重要力量。我们家长应该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守护者,不但需要为他们遮风挡雨,也需要适时动手浇水、修枝。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我们学会读懂孩子的表达,了解孩子用语言、情绪、行为等方式向我们传递的信息,重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从来做比说难,如何改变自己,其实更为重要,与孩子平等相处,以诚相待,我认为重在平等,唯有孩子对家长不设防,能用心交流,相信不会有所谓代沟的存在而影响孩子的教育。   专家认为,儿童的表达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情感表达、语言表达和行为表达。情绪情感表达是原初本能的,最能表达儿童的内心需求。只有读懂了儿童的表达,才能给孩子正向影响,走进儿童的生命世界。对此,我的理解是与孩子成为朋友,就是亲子朋友,这种具有血源关系的朋友关系将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有了孩子的陪伴,我们琐碎的生活才会有所期盼,甚至受伤的心灵才能得到慰籍。成年人的生活总有各种不如意,只有面对孩子,才能放松下来。

在相互陪伴的几十年里,与孩子平等相处,真诚面对,其实是知易行难的一件事。   家长因为种种原因,都会有难以控制情绪的时候,但我们要学会不对孩子乱发脾气,也要正视孩子的情绪,同时要允许孩子有情绪,当孩子情绪管理出现问题,我们需要先平缓他的情绪,通过认真倾听,再通过适当引导,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告诉他,生气发火于事无补,有理不再声高,真理往往在最隐蔽的角落。只有学会理性做事,人生才会少些缺撼。我们家长的人生经历其实是最好的教育素材,通过与孩子老友式沟通,相信孩子慢慢会理解我们家长,通过我们的经历,教他学会善良以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当然,说教式家教不可取,忆苦式家教更不可取。 三、《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童年》观后感其实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家庭关系和积极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影响家庭生活教育的两大要素,良好的生活教育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有助于孩子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无论如何,用心生活,认真工作,其实就是给孩子做的好榜样,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所谓润物细无声,于无声处见惊雷。细想起来,如今的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父母亲的影子,这应该就是中式教育独有的传承特点,通过日积月累,家长将正向的东西教给孩子,我们的生命才会得以延续,我们的人生都会完美。

   专家认为,美好的家庭生活是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生活,如此一来,家庭成员之间就需要相亲相爱、相互尊重、关心,相互支持;其次就是孩子优先,家长除了高质量的陪伴,还需要创造有利于孩子教育的各种条件;再有就是要培养孩子自立自强,其实就是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学业自己负责,我们家长要放弃保姆式的育儿,养成从小鼓励和引导孩子积极面对困难的人生态度,让他们学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最后就是共同成长,家庭教育既是长辈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每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孩子携手前进,既要做他们生活的守护者,更要做他们人生路上的领路人。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而且媒体多有报道——高分低能的孩子时有出现,这其实就是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让孩子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宠物式成长性格,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孩子不参加劳动教育和未掌握生活技能是无法走向独立的。社会实践一再证明,孩子从小多做家务劳动,能增强他的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相信没有家长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会成为社会的累赘,雁过留声,人生的轨迹需要自己掌握。    几年来,我发现儿子的完成作业的时间可长可短,结果竟然不变,其实就是是否用心并且全力以赴的区别。

明白中个原因后,我就逐渐要求他定时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必需参与家庭劳动,结果最后发现,这两者是可以达到平衡的,而且他在家庭劳动过程中养成有条理的思维品质,相信这将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最后,我认为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可以调节家庭氛围和情趣,毕竟,多一个人分担家务,自己总会轻松点吗(笑)。   我认为,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力所能及,让孩子从感兴趣的能做到的劳动开始做起。二是不要求繁重但要求持之以恒,只有坚持才能养成习惯。另外,可以适当给予奖励,我的办法就是美食加满足愿望,效果不错噢。四、《言传身教: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内容与方法的传承与运用》观后感上下五千年的华夏历史,培养和孕育了诸多优秀文化,其中儒家思想对我们后代影响深远,其中教育至今依然有儒家思想的烙印,其中“仁、义、礼、智、信”依然有深远影响。我们读书时都学过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首创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鲁迅先生的“业精于勤荒于嬉“等等,这些先哲的思想精华,无一不是教育的良药,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我认为教育子女不应该有时间限制,如此,“子不教父之过”就显得无比正确了。

相信没有家长会认为中式教育是无用,传统家庭教育与现代家庭教育是不能隔断的,因为现代家庭教育是建立在传统家庭教育基础之上的,传统家庭教育应该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现代家庭教育需要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汲取营养挖掘资源。东南亚至今依然较好的传承了儒家教育的精华,而许多知名华人,更是无比推崇现代教育融合传统中式教育,由此可见,传统家庭教育富有生命力有其独到之处,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学以致用,因为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就是为国出力。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春节,家里迎来了李姓家族家谱,那是好大一张粗布卷轴,上面全是排列有序的蝇头小楷,通过爷爷的讲述,我第一次了解了家族历史以及家训,让我震撼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再也没见过家谱,但我依然谨记部分家训,孝顺父母、尊敬长上、教训子孙,这也是我要求自己必需身体力行的。如今面对孩子,我依然是按照其中要求,因为这是家庭长辈对子孙后代的训教。  一直以来,我们都比较注重教育孩子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老父亲现在年届古稀,每年春节依旧会亲自焚香祭祖,向列祖列宗汇报和祈愿,对此我深感愧疚。“父母在不远游”,当年为了理想,远赴他乡,如今长居成都,与父母聚少离多,养儿方知娘辛苦家校共育,立德树人——2022年家庭教育公开课 观后感,无法身前尽孝是我最大的愧疚。

为了让老人能常看到孙子,前几年就教会他们使用智能手机,现在随时都能与我们视频通话,孩子甚至视频时经常给爷爷奶奶出谜语,通话时一片欢声笑语,我这才明白了什么叫隔代亲(笑)。   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好的家训、家风,我们应该保留、发扬,并且与时并进,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以己示范、以自己的行动做孩子的榜样。好家训形成好家风,好家风成就好家庭。   中华民族是一个尊老敬老的民族,小时候就听奶奶讲一个故事,说是爸爸带着孩子,用背篓背着瞎眼的奶奶去山沟里扔掉,到地方了孩子却不让连背篓一起扔,说是留到以后,等爸爸老了没用了扔爸爸时好用,如此一来,爸爸只好又把老母亲背回了家。孝道教育要注意双向性,我们想要孩子孝顺自己,就要给孩子做好模范,身体力行感染孩子,让孩子真正的从内心产生出情感。五、《家庭教育要在严格与关爱中达到平衡》观后感专家认为,我们要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认识到严慈相济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家庭教育要在严格与关爱中达到平衡。对此,我深以为然。我们家长都是孩子成长起来的,我们应该设身处地,争取与孩子成为朋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有独立的人格,我们家长切记不能忽视这一点,如果一味说教、甚至强硬要求,如此只能造就孩子的逆反心理。

长此以往,将与孩子形同陌路,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势必不会形成正确的“三观”,甚至会形成病态人格,想必他的下一代,多半又会重复经历父母亲的老路。 我们家长对孩子的爱,都是出于血脉相连的原始情感,而要让这种情感成为无形的纽带,长久的维系亲情,我认为需要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角度出发,并且让爱成为孩子发展的动力,而不是成为一种负担才可以,因为情感和理性相结合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孩子身体里流淌的是有父母相同基因的血液,但他是有独立思想的人,他除了吃饭、睡觉,更需要理解与支持,而父母正是他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学校里的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父母老师则需要照顾起居,言传身教,并且宽严相济。我们对孩子的爱既无私又要有原则,在爱的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参与我们的生活,相亲相爱,教会孩子爱我们、爱自己、爱他人、爱国家,让爱成为孩子的一种能力。 我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能以爱的名义去绑架严格要求的教育本质,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制约要从小就严格,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从小就要严格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养成有所敬畏的生活习惯,才能最终免于触犯法律。严与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学会寻找严与慈的平衡点,要渗透到家庭教育的任何环节中,要渗透到孩子的教育行为过程中,做到严慈相济。

说到底,孩子只相信父母,适当的奖励与惩戒可以有效教育孩子明白服从与抗争,努力与放松的区别。六、《多子女家庭教育特点与方法》观后感我有两个孩子,女儿大弟弟8岁,按理说,这个年龄差比较理想,他们应该能很好的相处,可事实却无情打了脸。一句话总结:姐弟俩一天不见很是想念,见面三天必有一战,家里经常搞的鸡飞狗跳,我们也常常为此头痛不已。想当初姐姐在得知弟弟要到来后,非常高兴,当时还庆幸省去了我为她认真准备做的思想工作了,亏我做了那么久的心理建设。都说生弟弟好给姐姐做伴,姐姐定会爱弟弟,由此看来也未必全对。专家认为,多子女家庭要发挥子女年龄优势,大带小,加强互动,我只能说,这种情况可遇不可求,只是看上去很美。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从不断拉架到生气各打五十大板,到现在基本不用我们出面协调,这个过程也不短。主要是后来我想明白了,孩子的事大人应尽量不做法官,不参与孩子的纷争,对待孩子要不偏不倚,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智慧,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这就是我适当放养的教育管理办法。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