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与未成年人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就读学校、受托人保持经常联系交流,了解掌握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状况;

(四)与未成年人保持日常沟通联系,至少每周一次,并定期与未成年人团聚;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四条未成年人父母离异或者分居的,应当继续履行家庭教育义务。一方实施家庭教育,另一方应当予以配合。

养父母、与继子女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应当履行对未成年养子女、继子女的家庭教育义务。

第三章 学校指导

第十五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制度,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队伍,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纳入教职工业务培训内容。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按照规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福建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全文),设立家长学校,针对未成年人不同年龄段特点定期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咨询和辅导。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按照要求参加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联系和沟通,进行督促;对开展家庭教育有困难的,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不得违反有关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推进家校合作,沟通、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学生在学校有违纪、违法或者其他不良、不当行为的,学校应当及时制止,予以纠正和教育,以适当方式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并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关注残疾、单亲、留守、学习困难、情绪行为障碍、经历重大变故、遭受侵害以及其他有特殊情况的未成年人,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研究并指导开展家庭教育。

第十九条鼓励学校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开展的家庭教育活动提供师资和场所等支持。

第四章 政府推动

第二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家庭教育工作专项规划,发展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建立家庭教育工作评估和检查工作机制。

第二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统筹保障家庭教育工作相关经费,结合财力状况,逐步增加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投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家庭教育公共服务。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和管理工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妇女联合会,承担相关日常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做好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管理工作,将其纳入教育督导范围。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网信等部门,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家庭教育相关工作。

妇女联合会、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科学技术协会、残疾人联合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协助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第二十三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社区服务,指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托社区家长学校、社区少先队工作委员会等平台开展家庭教育活动。

第二十四条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和妇女联合会,制定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编写不同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读本,出台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规范和评估规范。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教育、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和妇女联合会,依托家长学校、婚姻登记机构、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儿童之家等,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教育等部门和妇女联合会,建设专业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队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人才培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教育、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和妇女联合会,推进家庭教育信息化共享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开设网络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网络课程等,提供家庭教育网络公共服务。

鼓励研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媒体产品。

鼓励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传播家庭教育知识的方式方法。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民政、市场监督管理、教育等部门和妇女联合会,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从业机构和行业的规范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培育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社会组织,鼓励其进学校、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困境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关爱救助机制,组织民政、教育、卫生健康、司法行政等部门和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为有下列情形的困境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提供家庭教育帮扶和指导:

(一)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死亡、失踪、重病、重度残疾或者因服刑、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等不能履行家庭教育义务的;

(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因实施家庭暴力等不当家庭教育方式,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三)留守儿童、经济困难家庭等实施家庭教育存在严重困难的;

(四)残疾儿童、精神心理障碍儿童等需要特殊教育的。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困境未成年人、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为家庭教育帮扶和指导提供信息支持。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全面排查、定期走访,掌握辖区内困境未成年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发现新增困境未成年人、留守儿童的,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

第三十条省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与台港澳家庭教育工作合作机制,加强家庭教育人才、信息交流,促进家庭教育融合发展。

第五章 社会协同

第三十一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将家教家风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应当将家庭教育情况作为重要内容。

第三十二条婚姻登记机构对办理结婚登记的申请人,应当进行婚姻家庭辅导、婚育健康及育儿知识宣传。

第三十三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结合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等工作,开展三周岁以下婴幼儿早期发育的指导服务;通过孕妇学校、家长学校、家庭医生签约和妇幼健康管理服务等,开展公益性家庭卫生健康教育指导。

第三十四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公共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纪念馆、家教家风教育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为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提供支持,定期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家庭读书活动等。

鼓励和支持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名人旧居等场所,组织开展家教家风家训教育活动。

第三十五条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开展经常性的家庭教育公益性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弘扬好家教、好家风、好家训。

第三十六条教师进修学校、师范类高等院校应当开设家庭教育相关课程;鼓励其他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家庭教育相关课程。

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机构等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人才培训。

鼓励高等院校、家庭教育研究机构等开展家庭教育理论和应用研究。

第三十七条鼓励依法设立家庭教育基金会或者家庭教育基金,支持家庭教育事业发展。

鼓励单位、个人向家庭教育基金会、家庭教育基金以及其他家庭教育社会组织捐赠。

鼓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开展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活动。

第三十八条从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机构应当依法登记,不得违规收取家庭教育服务费用,不得泄露未成年人及其家庭隐私,不得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家庭教育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相关培训,促进行业规范经营、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